由广东省戏剧家协会、广东汉剧传承研究院、广东优创合影文化传播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出品的广东汉剧电影《金莲》已于6月24日正式登陆各大院线,并先后在梅州、北京和广州举办首映礼暨专家研讨会。《金莲》是中国戏剧梅花奖数字电影工程和广东省宣传文化发展专项资金(文艺精品类)资助项目,也是优创合影在“剧协+剧院+制作公司”创新合作模式下的首部影视作品。

7月12日,省政协原副主席温兰子,省参事室(文史研究馆)党组书记、主任(馆长)张春新,全国政协委员、民进广东省委会主委鲁修禄,省文联党组书记、专职副主席王垂林,广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杜新山,羊城晚报报业集团党委书记、社长杜传贵,广东广播电视台党委书记、台长蔡伏青等领导,省直有关单位、广州市、梅州市有关单位领导,戏剧界、电影界有关专家,以及《金莲》导演王一岩、领衔主演李仙花,主演黄丽华等主创出席了首映礼,现场近300名嘉宾、观众共同观看。

广州首映启动仪式
广东省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郝勇在广州首映礼上代表广东省文联,对广东汉剧电影《金莲》的上映表示热烈的祝贺。他表示影片的推出,不仅让观众感受到了广东汉剧的独特魅力,更深刻传递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时代价值。

广东省文联党组成员、主席郝勇
名家引领,守正创新
汉剧电影《金莲》是由中国戏剧梅花奖“二度梅”获得者,汉剧表演艺术家李仙花主演,宣部“五个一”工程奖获得者,国家一级导演王一岩执导。戏曲名家与知名导演的强强联合,为电影《金莲》的创作碰撞出灿烂的火花。
6月28日,原文化部副部长、中国文联原副主席董伟,中国电影家协会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中国文联办公厅主任邓光辉,中国戏剧家协会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陈涌泉,中国文联文艺志愿服务中心副主任、中国文艺志愿者协会副秘书长吴艳华,著名昆剧表演艺术家、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北方昆剧院院长杨凤一等出席了北京首映礼。

《金莲》北京首映
在影片研讨会上,仲呈祥、王春梅、宋智勤、郝勇、崔伟、王蕴明、龚和德、张思涛、杨凤一、于兰、张卫、皇甫宜川、杨建东、黄迎、张弛、苗炜基等领导、专家学者对广东汉剧电影《金莲》给予了肯定,认为是广东汉剧借助电影的力量扩大影响、推动发展的有效举措。
《金莲》这部作品体现出广东汉剧文化既是民族的、更是世界的,电影的视听表达将这种溶于国人血脉的传统文化之美、中国戏曲之美呈现出来,传扬出去。

除此之外,三地首映现场,观众情绪高涨,气氛热烈,纷纷点赞电影。CCTV电影频道、中国艺术报等权威媒体对《金莲》进行了深度报道与解析,表示《金莲》在选材和立意开掘上体现出新的高度和价值,展现了人性的复杂多样,让这个家喻户晓的形象更加生动立体、可感可知。
同时,观众也因为李仙花的精湛表演开始深入了解到了广东汉剧的魅力,看过电影后自愿成为了广东汉剧的“自来水”。
探索融合,突破戏曲电影创作的困境
电影《金莲》将经典戏曲剧目与影视化手法创新融合,对推动广东汉剧振兴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都具有重大意义。
《金莲》采取了“剧协+剧院+制作公司”三方协作的方式,广东省戏剧家协会负责整个项目的统筹协调,广东汉剧传承研究院负责提供演员、音乐、服化以及对排练工作提供支持,优创合影则负责整合制片资源,主导摄制工作。三方在共同创作中,将整部电影从形式到内容都展开了新的探索,在选材和立意开掘的视角上力求新高度。

在拍摄《金莲》的过程中,团队着重处理现代戏曲创作的现实走向、剧种的特点、人物的性格等问题,努力打通电影、戏曲、文学三种体裁的特点,提炼故事中普世的情感,实现生活与艺术的融合,实景与程式的融合,情节叙事与情绪渲染的融合,力求达到“心有强震、魂有豪悲”的艺术效果。

在《金莲》的传播上,优创合影打造了专家短视频、网感短视频、经典台词海报、人物专访等多种创意内容,以优创合影融媒矩阵为基础,叠加全渠道的传播力量,积极推广《金莲》和汉剧文化,希望通过多元的创意内容和传播手段触及不同的观众。
优创合影希望通过舞台剧目《金莲》的影视化,积极探索戏曲与电影两种艺术的融合,强化银幕视觉表现,运用多种叙述手法和镜头语言,彰显中华戏曲独特的审美优势,做到两种艺术的和谐共生、水乳交融。
深耕影视精品,不断推陈出新
优创合影自2018年成立至今,在影视行业深耕细作,投资出品了多部经典影视作品。得益于广东文化强省建设的扎实推进及高品质文化供给工程的深入实施,优创合影才可以坚持精品创作,持续输出高质量影视作品。
2024年上半年,连续上线四档影视作品,分别为网络电视剧《奔赴星辰的我们》、网络大电影《浩哥闹县衙》、网络短剧《对手过家家》、院线电影《金莲》。
优创合影在商业化与艺术探索上力求多元和创新,为岭南文化在内的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提供重要的、突破性的影像纪录,并希望结合新时代的审美,讲好广东故事、中国故事,展现新时代企业的新面貌、新成果和突破性创新,为广东文化强省建设持续贡献力量。
